Want watch more Video for TCM, Health, Please Visit ---- HERBS DOCTOR

Wednesday, July 25, 2007

同志性健康極需正視

同志性健康極需正視(2004年11月19日)
「愛滋病是同性戀病」觀念礙宣傳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定期往各地作宣傳教育活動,鼓勵大家認識及預防愛滋病。
李文偉表示,希望藉同志性健康的工作坊和活動,使同性戀者關注預防愛滋病的信息,及反思跟伴侶相處中的關係。(攝影﹕黃寶恩)

透過同志生活日誌《左仔日記》,對同性戀者宣傳同志性健康的重要信息。由上而下為該書的繁體字版、簡體字版和英文版。


【明報專訊】早年愛滋病個案較多發現在男同性戀者身上,因此大眾容易誤以為,愛滋病就是同性戀病。這種對同性戀者的負面標籤效應,至今仍然揮之不去,甚至成為在同志社群中推行預防愛滋病教育的障礙。

想不到「愛滋病是同性戀病」這標籤,不單深深影響大眾對同性戀者的看法,亦是香港愛滋病基金會宣傳愛滋預防教育的絆腳石。該會高級項目主任李文偉表示,兩年前開始重點到同志社群中宣傳愛滋病預防教育,但惟恐會加深這種負面標籤效應,令同志拒絕接受服務,再三思量下選擇以「同志性健康」為主題,透過關注同志們的性健康,達到預防感染愛滋病的目的。

同性戀者未必肛交

很多人對同性戀者的印象是﹕「他們愛肛交,所以容易染上愛滋病。」「他們是性濫交者,所以容易『中招』。」因此,縱使近年愛滋病個案已不再集中在同性戀者身上,但仍然覺得兩者關係密不可分。李文偉認為,大眾的誤解都源於對同性戀者的不甚理解,他解釋﹕「跟陰道交比較下,肛交的過程是較容易帶來損傷,但只要其中一方是愛滋病帶菌者或病者,而性伴侶的性器官、皮膚或黏膜(如口腔、肛門等)有傷口,不論是陰道交或肛交,也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同性戀者的性行為模式,會少了陰道交的選擇,但不代表一定只會肛交。」他指出,其實同志圈子中,很多人都會選擇互相手淫或口交這類較低風險的性行為,而很多時候肛交只會跟相熟又互相信任的伴侶才會進行。至於一夜情的濫交行為,他直言,不論任何性取向人士也會有,並非同性戀者專有。

除了面對社會大眾的誤解外,同性戀者在自我表態上仍然受到不少心理障礙。李文偉指出,最簡單的問題是﹕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性取向﹖即使你認清自己的性取向,會否come out(表態自己是同性戀者)﹖而當中的考慮,不單個人的工作、生活等,還須顧及父母和家人的感受和將來面對的處境,例如會被人歧視、指指點點等,如此種種都會形成沉重壓力。但,縱使你決定不表態,又會面對結婚、傳宗接代等傳統壓力,你要如何面對﹖

同志心理障礙不少

像同志Tommy(假名)自小已察覺自己喜歡男性,但他緊記媽媽常說「只有女人才會喜歡男性」,否則會被人視作「怪物」,所以他一直未敢確定自己的性取向。十多歲時,他為掩飾自己喜歡男性的傾向,會「扮追女仔」﹔又跟同學往看三級片時,別人專注看女主角,他只對男主角感到興趣。當朋友興高采烈談拍拖、計劃結婚時,他一句也搭不上嘴,漸漸他發覺內心累積了很多壓力,難以面對自己。二十多歲時,他終於確定自己的性取向了,內心的不明朗亦逐漸消散,但至今仍未敢向家人坦白一切,心頭的壓力仍未完全消除。

從Tommy的例子,李文偉便指出,同性戀者往往累積了很多心理壓力,需要他人的幫助和輔導,而並非派發安全套或鼓勵使用安全套,便等同關注同志性健康。因此,他們在推行同志性健康活動時,提出了3個重點口號﹕

(1)「1仔、0仔」性生理

在同志世界的肛交行為中,1仔代表主動者,0仔代表接受者,提醒雙方注意性器官、性生理疾病、性反應及不同性行為風險。

(2)「2人世界」人際關係

李文偉指出,除了保護身體健康外,同性戀者亦應留意跟伴侶的性價值觀,尤其在性關係中的自我形象,不要為了滿足對方,便不理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這才是保護自己的正確方向。

(3)「3歲定八十」性心理

了解自己的性別認同、性取向及心理變化,縱使跟主流社會的不同,也不代表屬於病態。

李文偉指出,現在社會對同性戀的認知無疑增加了,不再像以前般神秘,但仍然存在不少誤解,而即使是同性戀者,本身亦有一些謬誤思想極需要正視的,例如為了伴侶而不理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他表示,若他們願意說出心底話,跟伴侶坦誠溝通,相信整個人也會變得輕鬆自在。

文、訪問圖片﹕黃寶恩

部分圖片﹕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提供

編輯﹕伍雁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