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t watch more Video for TCM, Health, Please Visit ---- HERBS DOCTOR

Thursday, July 26, 2007

體檢完全版 觀身問心

體檢完全版 觀身問心(2005年7月25日)

榮潤國認為,心理情緒檢查可發掘隱藏的情緒疾病,例如不時感到突然而來的心跳,未必是心臟問題,或是恐慌的徵狀。

【明報專訊】無論統計數字還是醫生實際面對的治療個案,都顯示情緒疾病相當常見。但一般身體檢查項目只集中找出軀體上的毛病,卻忽略生理與心理問題是互為因果這事實。有精神科醫生認為,在一般身體檢查計劃之下應加入心理情緒檢查,才可全面反映參加者的身心狀態。

情緒疾病並不罕見。

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榮潤國表示,歐洲、美國及亞洲(包括日本及中國)曾以面對面訪問的方式,研究一般人口在接受調查一年內,出現抑鬱徵狀的百分比,結果發現,歐洲及美國介乎4至8.5%,亞洲介乎2至3%。另又有研究詢問受訪者過去一個月內被基層醫生診斷患上抑鬱症的比率,荷蘭約4至10%、美國約6%、亞洲則為1.5至2.5%。本港最近亦有電話調查指8%的港人過去一年有抑鬱傾向,比率偏高,但此法的準確度不及上述研究所採用的面訪方式。

長期不開心 身體出問題

前兩組數據直指亞洲人的抑鬱症傾向偏低,不過,榮潤國指出,隨家庭結構轉變,離婚率上升,人們面對更大的經濟及工作壓力,加上社會變得個人化,強調個人自由,但未學會抗壓,濫用藥物的人增加,他不排除亞洲地區——包括香港的發病率正在上升。

像抑鬱症及焦慮症等情緒疾病,有時並非單單是心理問題。「長期患病,情緒會變差﹔相反,長期不開心,身體也有問題。」他認為,有必要在一般身體檢查中,加入心理情緒檢查。

心理情緒檢查 尋隱藏心結

心理情緒檢查(或稱篩檢)的目的,是在一般抽血或量度血壓等身體檢查項目以外,找出隱藏的心理情緒問題。這類疾病的特點,便是愈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好。所謂的胃病、心跳或氣促等病徵,可能真的是生理上的問題,亦可能是情緒疾病所引發(見另文)。若沒有心理情緒檢查,便會誤診。較複雜的個案,則是心理及生理問題互相糾纏。心理情緒檢查若能包括在內,便較能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

藉填寫問卷進行評估

怎樣的評估方法較適合﹖榮潤國指出,由受過訓練及具經驗的家庭醫生,利用適合的問卷向參加者提問及評估,是較佳的模式。家庭醫生若曾上過精神科持續進修課程,即表示他們對精神及情緒疾病已有一定認識,有能力照顧及跟進病情較輕的人﹔他們亦懂得判斷何時需轉介參加者接受精神科專科醫生跟進。換言之,一般心理情緒檢查不一定由精神科專科醫生負責。

雖說現代社會應把心理情緒檢查納入一般身體檢查計劃內,但榮潤國同時指出,這也要視乎市民是否接受。

「身處於進步的社會,人們要明白,最複雜的腦袋,也最容易出錯。」榮潤國補充,故情緒出問題時,應要找人協助處理。

文、訪問圖片﹕姜素婷

編輯﹕黃夏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