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引入新儀器治心衰竭
中大引入新儀器治心衰竭(2006年2月18日)
現本港約有7至10萬人患心臟衰竭,患者睡眠時常因氣促驚醒,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可紓緩心衰竭情提高運動能力。(李紹昌攝) |
【明報專訊】現時本港約有7至10萬人患有心臟衰竭,中文大學醫學院率先在亞洲引入新治療方法,為病人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定時輸出電流,調節心血管功能,與傳統起搏器比較,新方法受惠者更廣,病人亦可在家中自行為調節器充電,電池壽命長達10年。
穿特製背心可充電
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及冠心病,都可引致心臟衰竭,除用藥物改善徵狀及延長壽命外,患者可安裝心臟起搏器,保持心跳正常,但起搏器只適用於左右心室跳動差別較大的患者,只有兩至三成心衰竭患者受惠﹔新方法針對病人心肌收縮能力,心室跳動差別較小的病人也可享用。
中大醫學院去年7月引入新治療,替9名病人植入心臟肌肉收縮調節器,調節器定時輸出電流,刺激心臟肌肉,加強心跳,令血液循環。病人只需穿上特製充電背心,即可在家中自行為調節器充電,電池壽命長達10年,較傳統不能充電、電池壽命短於7年的起搏器更優勝。
植入調節器的病人,其心衰竭情明顯紓緩,提高運動能力達14%,植入調節器前,患者6分鐘只可步行299米距離,植入調節器後,則可步行341米。新技術仍在試驗階段,中大計劃替40名病人植入調節器,但要由醫生轉介。
45歲的李先生去年5月因擴張性心肌病而入院,服用藥物後心臟衰竭情持續,睡眠時常因氣促驚醒,至去年11月植入新調節器後,情好轉,運動能力亦提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